本网消息 盛夏时节,激情如火。7月9日至7月10日,第十二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分区赛在湖北理工学院顺利举办。本届竞赛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协办,湖北理工学院承办,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支持,吸引了来自全省31所高校的261名参赛选手齐聚磁湖之畔,以智慧与匠心共赴这场土木工程领域的学术盛宴。

7月9日上午,大赛开幕式在我校体育馆举行。湖北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冯运仿,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会长赵峰,竞赛委员会秘书长、武汉大学教授袁焕鑫出席并致辞。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秘书长聂鹤松、竞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杜新喜、湖北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蔺绍江、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教育事业部大区总监伍青峰,竞赛专家委员、大赛组委会成员以及参赛师生共同见证赛事启幕。开幕式由湖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袁建议主持。
冯运仿致欢迎辞,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各高校代表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一项极具专业性、挑战性与创新性的学科竞赛,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平台。学校秉持“明德、格物、经世、致用” 的校训,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上取得突出成果。冯运仿希望同学们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课堂所学与创新思维紧密融合,设计出独具匠心的结构作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认真对待每一个比赛环节,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配合,凝聚团队力量,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操作细节。

赵峰在致辞中指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始终秉持“创造、协作、实践”的宗旨,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积极践行“展示才华、提升能力、培养协作、享受过程”的理念。这一赛事,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与推动作用。竞赛中,比的不仅是作品的强度和刚度,更是在不断刷新结构物的高度和跨度;彰显的不仅是土木学子学识的深度和厚度,更体现了全体土木人克难攻坚的温度和态度。赵峰指出,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数字化赋能智慧生产、智能建造作为建设新质生产力的支点,努力培养适应智能建造要求的各类高水平人才,共同推动湖北省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中国的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袁焕鑫介绍比赛赛制,详细解读了本届赛题“乌篷船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创新之处,强调作品需兼具结构强度与波浪荷载下的稳定性,希望参赛同学大胆突破,以精巧构思结合严谨结构,呈现兼具创新与结构之美的杰作,尽显结构设计的非凡风采。

参赛学生代表邹彤宣誓,表达了青年学子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决心。

竞赛聚焦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要求选手在两天内完成模型设计、制作及加载测试。湖北理工学院为赛事提供了全方位保障,从场地布置到技术支持,全力营造专业、高效的竞赛环境。
竞赛现场,蓝色参赛服,黄色志愿者服交织,几十张工作台有序排开,将偌大场馆分割成一个个小世界。身着蓝色队服的选手们,围坐案前,裁剪、打磨、粘合。穿黄色衣服的志愿者穿梭其间,答疑解惑、传递补给。看台上方,“团队协作凝创意,模型承载展雄才”等红色横幅格外醒目,背景板上各高校校旗整齐悬挂,在微风中轻轻飘扬。高悬的标语是对竞赛精神的生动诠释,飘扬的校旗更是学子在外奋战的底气。从开赛到结束,选手们的专注从未动摇。这场竞赛,不仅是结构设计知识的比拼,更是青春韧性与团队协作的试炼场。


经过严谨的模型加载测试、理论方案评审及专家合议,大赛产生优秀组织奖6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7项、最佳制作奖1项、最佳创意奖1项。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取得3个二等奖的历史好成绩,并获得代表湖北省参加国赛的资格。
闭幕式上,杜新喜教授为一等奖代表队颁奖。

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书进教授、湖北工业大学教授苏骏教授为二等奖代表队颁奖。

袁建议教授、三峡大学徐港教授为三等奖代表队颁奖。

武昌理工学院范卫琴教授、黄冈师范学院黄钢教授为优秀组织奖代表队颁奖。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朱熙教授为最佳制作奖和最佳创意奖代表队颁奖。

杜新喜教授对本次竞赛进行专业点评。他指出,31所高校学子以“乌篷船”为载体,融合结构力学、材料创新与流体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合理运用防水膜张力等特性,打破条条框框,创新优化结构设计,制作出结构形式丰富、制作精细、性能优异、施工精细度良好的乌篷船,展现了当代土木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希望同学们通过参加这个比赛,对结构有更高的认识,为未来土木领域工作的探索提供成功的经验。

袁焕鑫教授宣布下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承办高校为武昌理工学院。袁建议教授与范卫琴教授上台,进行会旗交接仪式。

(记者 曹菁菁 程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