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刘爱红,女,1981年1月出生,山东潍坊人,无党派人士,副教授,工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学专业,先后在武汉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2008年7月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至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躬耕教坛16个春秋,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教研室主任。她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学术造诣。
一、服务为先,以爱为桥,做好学生在校的“大家长”
刘爱红老师先后担任2008级和2011级材料工程技术,2012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兴产业),2016级材料类(2)班,2020级和2023级复合材料与工程六个班级的班主任。2008年,初为人师的她就成了一名新生班主任,面对54张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她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简单的认为和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带好一个班,但事实却事与愿违。班内突发事件不断,一名同学在学校篮球比赛中头部受伤了,住院20多天,家长因为特殊原因不能陪护,她安排班内同学做好陪护,自己更是每天坚持下课后就到医院;一名女同学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被吓坏了;又一名同学足球比赛之前吃的太饱,腹部剧痛;半年内,她三次深夜出现在了爱康医院里,坐在医院走廊的座椅上,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才能当好班主任呢?在甘苦中体会,在艰苦中摸索,有心酸,有成长,有喜悦,有幸福!十几年来,她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遵循学校和学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精神,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根植服务意识,强化班级管理,追求工作实效,班级管理井然有序,所带班级被评为湖北理工学院优秀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
她关爱困难学生,利用休息时间,主动与学生谈心,与学生广泛接触,动态了解班内每位同学的情况,关爱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时而严厉,时而和蔼,与学生共鸣;她狠抓学风班风,注重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严格自律,同时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大学成长计划;她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和道德教育,强调思想和学习同进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落实立德树人;她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防微杜渐,提升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她服务为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公正心感动着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是学生的暖心“大家长”,两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标兵”,三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二、躬耕教坛,爱岗敬业,做好教学改革的“践行者”
刘爱红老师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的舞台,上好一门课,得到学生认可,是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事”。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她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如何上好一门课,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设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找到答案。刘老师利用暑假时间,前往广东佛山三水宝力高无机材料有限公司和三水精博硅酸盐精细材料有限公司进行现场学习,实地操作,甚至有时候与工程师通宵在陶瓷生产线上解决色差难题,只是为了获得陶瓷生产工艺和色釉料制备中第一手的工程案例,推广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学有所获。作为材料专业考研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的主讲老师,她倍感压力,精彩45分钟课堂的背后,是她无数次磨课、无数次教学反思的结果,有时候半夜还在回答考研学生的提问,同时积极为需要调剂的同学提供最大的帮助,只愿他们能够成功上岸。16年来,她初心不改,服从安排,认真备课,激情授课,耐心答疑,先后承担材料学院三个专业20多门课程,踏实立足教学一线,努力做一个温度,有深度的好老师,深受学生好评,也得到了同行教师和校督导专家的认同。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她锐意进取,刻苦钻研高等教育理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思政等方面积极探索,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她获得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和湖北理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2022年,《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课程(负责人)被评为湖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Ⅱ》课程(排名第二)被湖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4年,《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负责人)被评为湖北理工学院首批数智课程;她主持省级教研重点项目1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实践),校级教研项目3项,获得湖北理工学院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供给侧改革理念下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实践),三等奖1项(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新模式探索与实践),发表教研论文3篇。
她先后担任无机非金属材料(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和复合材料教研室(校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主任,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申请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兴产业)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专业引进第一个博士,见证并参与了材料专业从专科到本科,从一个教研室到今天的材料学院的成长历程。
三、言传身教,匠心筑梦,做好学生科研创新的“引路人”
知识无穷,学以致用才是关键。一名学业导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提供项目载体,提供学习空间,将所学知识点转化成能力点。2014年,刘爱红老师主持“塑性成型法制备陶瓷制品”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让学生课余时间,预约进入实验室,体验指尖上的陶艺的同时,加深了学生从陶瓷原料的选择—配方设计—成型—烧成—性能测试等陶瓷制备的全过程,参加该项目的主要成员成立了材料学院首个学生社团“陶艺社”。2020年,她主持“熔融堆积型 3D 打印综合设计实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3D模型,体验3D打印的乐趣,并创新性的将3D打印技术与超疏水现象结合,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在科研指导方面,刘老师也表现出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深厚的责任心。她鼓励优秀的本科生积极的参与科研实践,在具体的科研项目中巩固专业知识。她埋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带领学生推开科研路上的一扇扇门,让学生大胆尝试书写自己的科研故事。她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2项,省级3项;指导学生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篇,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8篇;所带学生20余人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总有一种奉献,于琐粹中诠释不凡;
总有一种情怀,于无声处默默坚守;
总有一种责任,于求索中筑梦成长;
宁静致远,脚踏实地,刘爱红老师就是这样时刻用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任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认真履行一名教师神圣职责,以高尚的师德,无私的奉献,敬业的精神,有责任,有担当,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孜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