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鑫
不久前,来自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杨洋结束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场“考试”,他以创作的17分钟微电影作品《脱敏计划》在一众毕业设计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
这名长相清秀的小伙子,是该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四应届毕业生。在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杨洋以389分通过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考试,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考入该校戏剧影视学院电影专业。
昨日,杨洋向记者分享了自己“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区域)考研“上岸”背后的故事。
梦想从黄石启航
“实现梦想的旅程很长也很慢,但一切都是从黄石开始的。”2018年杨洋考入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从家乡四川峨眉山市来到黄石,从高中的紧张学习到大学的多彩生活,一时间他陷入了迷茫。
大二时,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他参与了湖北理工学院迎新微电影的拍摄。那时候的杨洋,只是帮忙打下手,但他看着学长学姐策划、写剧本、导演、拍摄、剪辑,不知不觉对电影拍摄产生了兴趣。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洋和同学们拍摄了纪录片《港饼的故事》。他主动担任导演,进入黄石一家港饼企业进行采访与拍摄,深入了解黄石的历史与发展。杨洋说,这次拍摄让他燃起对电影的热爱,成为他影视创作的起点。
之后,杨洋举起了摄影机,穿梭在黄石的大街小巷,拍磁湖、东方山等美景,拍黄石美食、人文风情……在一次次拍摄中,杨洋除了专业知识不断增长之外,对社会文化的捕捉也越来越敏感。
杨洋说:“黄石的一草一木让我学会慢下来,让我学会用更专业的镜头去诉说我想讲的故事。”
因热爱选择继续深造
杨洋在学校长期担任班长、校级干部,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奖学金,还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湖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学科竞赛奖项。
在大三大四期间,杨洋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参与拍摄了数十部短片,逐步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然而,他并不想止步于此,于是他将眼光放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有关知识,有一天能够真正当导演拍电影。
由于是跨专业,要了解的专业知识十分广博,所以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备考期间,杨洋和室友结伴复习,每天两点一线,早晨六点到图书馆,晚上十点回寝室,相互之间共同监督与打气。他将专业书背了一遍又一遍,用过的资料堆起来高达1.6米。
“备考过程虽然很累,但我知道不能停下,一天也不行。”在决定考研中传时,他知道外界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是他从不在意,以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最终,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他的室友廖波也以初试408分的高分成绩,顺利考入了湘潭大学。
追梦路上不是孤军奋战
“在学生大一的时候,我们就全覆盖实行专业‘1+N导师制’,引导他们及时、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确立目标。”师范学院副院长、传媒教研室负责人谢晨介绍,学院通过“学术创新-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的立体化路径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强化操作实践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使杨洋在初试后的“材料评议”环节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该环节是考生进入复试的重要关卡,需要根据考生的本科学习情况进行统一打分评定。因为杨洋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很多,他的材料共写了84页、13000多字,最终获评了67.4分,使他以第四名的好成绩顺利进入复试。
在杨洋看来,这离不开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小伙伴的共同协作,他们是他追梦路上的最大的“助力团”。“在备考期间,每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老师们会耐心开导,身旁的小伙伴也会给我加油打气,这些成了我考研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日,记者还从校方了解到,杨洋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大学生涯已经圆满落幕的他,将要到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深造,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黄石是我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杨洋告诉记者,希望未来有机会再回到黄石拍电影,用镜头讲述黄石的故事,展示它的魅力和风情。
https://www.xepaper.com/dcwb/html/2022-05/25/content_112371_14852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