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 手机版
磁湖快讯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 校园动态 | 媒体看理工 | 图说理工 | 视频新闻 | 中心组学习 | 理工言论 | 校报在线 | 通知公告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看理工 >> 正文
 东楚晚报:扎进大冶乡村 创作墙绘作品 4名大学生用画笔点“靓”王祠村
发布者:      编辑:陶霞     消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2    阅读: 次  审核人:

从左到右分别为:张子云、翟陈、郑丽鸿、孔超(此照片由翟陈提供)

绘制墙绘 ■本报记者 陈子才 文/摄

在房子上画画是什么感觉?

绝大多数人没有体验过。

可对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翟陈、郑丽鸿、孔超、张子云4人来说,这是他们近段时间以来的日常生活。

自今年10月以来,这4名大四学生一头扎进大冶市陈贵镇王祠村,绘制墙绘作品,用画笔装点美丽乡村。

在创作墙绘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更深入地体验了农村生活,也感受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脉动。

4名大四学生,携带绘画工具去农村

翟陈、郑丽鸿、孔超、张子云都是湖北理工学院动画系大四学生。4人虽然不在同一个班级,但他们早已相识,是好朋友。

他们的故事,要从他们曾经的老师王忆贫说起。

去年,湖北理工学院副教授王忆贫退休了,回到了老家大冶市陈贵镇王祠村。在村里,王忆贫义务帮助村委会搞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今年8月,王祠村计划通过墙绘的方式扮靓乡村。可在寻找擅长墙绘的团队时,村委会犯难了。“我们找了不少团队,可他们的收费都很高,村里资金有限,难办!”陈贵镇王祠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波说,有村民找到王忆贫,请他帮忙想办法。

在退休前,王忆贫曾经教过学生翟陈学国画。翟陈恰好处于大四实习阶段,时间较为充裕。得知村民们的想法后,王忆贫联系了翟陈。

翟陈则很快找到了郑丽鸿、孔超和张子云。

4人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一致:结伴去农村!

与此同时,为了迎接翟陈等4名大学生的到来,王清波也在村委会大楼腾出了两间房,给他们当做宿舍,还为他们购置了崭新的床单、被套,并都洗好晒好。

今年“十一”小长假过后,翟陈等4人带着画笔、颜料等工具搬进了陈贵镇王祠村。

在墙面上画画,用墙绘装扮民居

在以前,翟陈等4人大多数时间是在电脑上作画。

来到王祠村后,他们的画布,变成了墙面。更准确地说,他们是根据王祠村的乡风乡俗,用墙绘装扮民居。

在墙面上,他们的妙笔不仅能生花,还能生出稻苗、牛羊和希望。

王祠村有3名烈士。翟陈团队就在村委会附近的民房墙面上,借用剪纸艺术的形式,创作了3位烈士形象。

王祠村黄祥湾有个“黄大厨”,靠着好手艺和吃苦耐劳的劲头,在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翟陈团队就在“黄大厨”的家周边,绘制了一个手持大勺的厨师彩绘。

黄祥湾还有些低矮的围墙,那里也没有空着。他们依照围墙的走向,绘制出栩栩如生的鸡、鸭、鹅,并使用草丛、欢畅游动的鱼儿点缀……

有时,到了傍晚,他们还在村庄里忙碌。

劳作了一天的村民扛着农具回家,走到跟前,会夸赞他们:这几个孩子真不错,画得可真好!

放学的娃儿,有些也会聚在他们身边,摸摸画笔,看看颜料。

翟陈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能够得到村民的肯定,这种感觉很好,我们也都很开心。”

大多数时候,他们是跟着太阳一起收工回家。

在王祠村村委会,王清波每天都会为他们准备地道的农家菜。这让翟陈4人更开心了,“今年是我来黄石的第四年,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体验到这里的风土人情,这种经历太难得了。”她说。

感受乡村变化,留下珍贵记忆

天气好的时候,4人吃完晚饭,会在村庄里散散步。

短暂的生活,让他们开始重新认识乡村。

他们4人都是外地人,也都是“00后”。

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是张子云,今年22岁,祖籍江西上饶,但从小就在广东中山生活。

“我的农村生活体验不多,来这里觉得很好玩。”来到陈贵镇王祠村后,张子云有很多新鲜感。

比如,在他的印象中,乡村里,留守的人不多。但在王祠村,张子云见到了很多生面孔,也有不少青壮年在村庄里创业致富,“王祠村还发展了柑橘产业。”他告诉记者,创作墙绘时,有村民采摘过橘子送给他们吃,他吃过,觉得很甜。

21岁的孔超,是山东德州人,个头最高。一个多月来,孔超也很快熟悉了王祠村的乡村道路,时常骑着电动车,在村内转转。

21岁的郑丽鸿,性格较为腼腆,来自江西赣州。记者采访时,她大多数时间沉默不语。

翟陈年龄最小,20岁,来自湖南怀化,但她却是团队中的“队长”。她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的一天,他们需要的颜料用完了,她便在网上下单采购,很快,颜料便送到了村里。“村庄越来越美,新房子越来越多,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乡村振兴’正在落入实处。”她说,这次来到王祠村画墙绘,她受益很多。

“既增加了实践经历,也提高了绘画的技艺。”她补充,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她在大学期间留下了珍贵的记忆,真正地走进了农村,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更多的农村素材。

“希望这里的明天更美好”

扎进乡村写青春,一个多月来,4名大四学生的形象都变了。两名昔日的白净青年,身上总会沾有斑斑点点的颜料;两名爱漂亮的女孩也都晒黑了,这让翟陈和郑丽鸿格外困扰,“不知道啥时候能够恢复。”翟陈说。

王祠村,特别是黄祥湾的村貌却扮靓了。

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创作完成了红色主题、产业发展主题、农场生活图景、农民丰收场景等主题墙绘10余幅,还剩两幅没有完成,多角度再现了乡村振兴成果,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崭新变化。

在村民黄秋生家附近,一组“鲜橙”挂在不远处的墙面上,“鲜橙”果肉丰满,鲜艳诱人。黄秋生站在墙绘旁,看了又看。根据村里统一安排,这次没有计划在他家的墙面上绘制。他说:“孩子们画得太好了,我想尽快向村委会争取,让这些墙绘也出现在我家的房子上。”

王祠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波说:“一幅幅生动的墙绘,不仅扮靓了村庄,还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了村民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动力,我们也要为这些孩子点赞。”

听到这些夸赞,翟陈格外开心。

她说:“希望这里的明天更美好,如果有机会,我会在动画创作中更多地去关注农村,体现农村发展。”

http://www.xepaper.com/dcwb/html/2022-11/12/content_112364_15494173.htm


 最新发布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09- 湖北理工学院(www.hbpu.edu.cn) 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邮编:435003 投稿邮箱:hblgxcb@163.com
技术支持:wei 地址:湖北省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 X1-401、405室 电话:0714-6351101 QQ:9525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