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 9月9日—13日,校领导陆续为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引导新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为美好的大学生活拉开序幕。
9月15日下午,党委书记张方胜在108报告厅为2025级环境学院、外语学院120余名新生讲“开学第一课”。授课以“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绘就青春时代华章”为主题,通过回顾历史、解读精神、结合现实,引导新生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成长力量,明确大学阶段的责任与方向。张方胜将“开学第一课”与民族记忆紧密相连,引导新生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他在介绍“九三阅兵”的震撼场景、回溯抗战历程后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精神是党领导人民铸就的精神丰碑,更是当代学子的“指路明灯”。同时,张方胜对新生提出四点期望:一是以爱国为底色,将个人理想扎根家国;二是以勇敢为脊梁,直面新环境、学习挑战;三是以团结为纽带,在协作中凝聚集体力量;四是以恒心为法宝,把学习当作“持久战”,克服“间歇性努力、战略性拖延”,通过分解目标、磨炼意志实现成长。他号召大家“接过历史接力棒,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绽放青春”。

9月15日上午,党委副书记、校长胡国珍在208报告厅以“工业摇篮传薪火 理工报国谱华章”为题,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320余名同学一同回顾学校的峥嵘岁月,领略当下的发展成就,共同感悟值得终身铭记和践行的“理工精神”。胡国珍以一首《小燕子》开篇,揭开该歌曲创作者王路曾在学校前身任教的渊源,引出学校与黄石工业文明深度绑定的历史脉络。课堂上,他向学生介绍1975年立校至今从专科学校、本科学校到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三阶段跨越”,用数据展现学校实力及办学成就,阐释校徽“鼎”造型和“明德、格物、经世、致用”的校训,讲述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东贝集团“大国工匠”杨百昌等7位榜样的故事。他说,学校实现从“跟跑者”到“引领者”的蜕变,彻底填补鄂东南工科本科教育空白,支撑学校跨越发展的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理工精神。最后胡国珍叮嘱新生“大学的价值不在于光环,而在于为土地与时代贡献力量”。

9月9日上午,副校长肖文胜以“大学之道——兼谈理工精神”为题,为新材料与绿色化工学院2025级新生授课。他围绕“大学是什么”“大学干什么”两个方面展开介绍,对比了古代大学与现代大学的区别,介绍了中国的现代大学。他要求同学们既要有远大抱负、家国情怀,还要有理想追求,以服务社会;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9月13日上午,党委副书记涂立桥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涂立桥以“青年学生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努力学习”为题,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解析如何掌握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的方法和路径,鼓励同学们将学习目标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祖国的复兴强盛有机地结合起来。授课为青年学子埋下了产业报国、创新担当的种子。

9月12日下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冯运仿以“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为题,为机电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授课。他以教育三问“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开头,从“每个人都有责任”“新时代的内涵”“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及“希望和寄语”四个方面展开授课。最后他寄语在座同学要“明大德、立大志、积跬步、不言弃”。

9月10日上午,副校长刘修海为师范学院及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刘修海以“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为题,为同学们介绍了黄石和湖北理工学院的基本情况,讲解“如何深刻理解大学四年的意义”“把大学的意义转化为实际行动”。最后他寄语同学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主动掌舵,度过一个充实而无悔的大学时代”。

9月11日上午,纪委书记闵远良为医学院2025级临床专业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闵远良围绕“以‘五立’之姿,赴青春之约,担时代之责”展开讲课。就“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闵远良结合当下教育发展趋势与青年成长需求,从立德、立志、立言、立行、立规五个维度为新生们“划重点”。他寄语全体学子珍惜时光、脚踏实地,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相连,以奋斗姿态书写青春篇章。

9月9日上午,刘兰青在豁度楼108报告厅为艺术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120余名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他以“阅读”为题,在讲述了校园之大、交友之广、活动之丰、选择之多的大学特点,浅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后,从阅读分享、阅读的意义、阅读的方向指引与方法等方面为大家提出阅读建议。最后他勉励同学们“让阅读成为习惯,书写精彩大学篇章”。

(通讯员 赵栋楠 王泌涛 范森森 记者 曹箐箐 盛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