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9月19日下午,学校在X4-309召开《工程训练》课程建设推进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冯运仿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和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蔺绍江主持。

冯运仿在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后指出,开设《工程训练》课程是学校着眼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改革举措,是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刚性要求,建设好《工程训练》课程既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完善工程教育体系、凸显办学特色的发展要求。就协同推进课程建设,他强调,在课程项目设计上要坚持五性:一是一致性。《工程训练A》面向机械类学生,《工程训练B》面向理工医类学生,《工程训练C》面向文科类学生。项目设计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工程教育理念相一致。二是目的性。要进一步明确开课要求和目的,学生要学到相关知识,培养相关素质和能力。学科要交叉互补,五育融合。三是务实性。项目设计要基于学校当前的条件和基础,条件不具备可以缓一缓,先开具备开设条件的项目,少量的可以创造条件开设,要统筹优化项目设置。四是合理性。项目清单、学时和内容设计要合理,要科学合理设计项目内容,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规范管理。五是渐进性。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和《工程训练》课程的建设都要慢慢来、逐步推,要注重发挥更多教学院的力量,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实事求是,注重平衡。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目标推进,《工程训练》课程建设可以逐步达成既定目标。

教务处就《工程训练》课程开设、项目优化、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作了布置和安排。机电、电气、医学院、艺术等学院负责人就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报告了《工程训练》课程的建设情况。(工程实践创新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