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杨子栋同学利用暑假深入实地调查黄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并广泛收集资料,在余雪松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黄石矿冶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角度》一文,为黄石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该文在《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5年第5期上发表。
杨子栋同学对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自小喜欢阅读历史文化资料。黄石市和湖北理工学院积极宣传黄石市矿冶工业文化,让他对于黄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年暑假,顶着炎炎烈日,杨子栋沿着汉冶萍铁路支线展开了对黄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实地调查。汉冶萍铁路线(亦称铁黄支线),即黄石港石灰窑经下陆到铁山的一条铁路线,是目前可考的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的第一条铁路线,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沿线遍布很多工业文化遗产。在沿该铁路线探访原黄石东站站房的过程中,杨子栋发现有“M 1949 IX P43”“PD3 60 94 VII”的钢轨铭文字样。经有关资料查询对比,前者为前苏联库兹涅斯克钢铁厂于1949年9月造的P43型钢轨,P43意为每米钢轨重43公斤;后者为攀钢于1994年12月造的每米60公斤制钢轨,PD3为攀钢钢轨的一种钢牌号,这两组铁轨印证了汉冶萍铁路线经历了新中国的工业起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汉冶萍铁路线掠影,杨子栋摄)
杨子栋沿着汉冶萍线路还走访了线路的其他地方,如老下陆车站老站房西洋柱纹饰部分腐蚀严重,该车站部分站房现今改为了营业场所,相当一段的铁轨已经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浇灌了水泥,保护状况呈现参差不齐的特征。下陆车站作为汉冶萍铁路线的枢纽站,是湖北省第一座火车站,站房主体建于清末,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特色。
黄石市矿冶工业文化遗产在全市范围内分布较广,黄石矿冶工业文化遗产现今主要分布在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和大冶市,其他地区也有小范围分布。在黄石港区,分布着华新水泥厂,是已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在西塞山区,分布着原汉冶萍煤铁厂旧址,是已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在大冶市,分布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已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近年来,黄石市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制定并颁布了相关地方条例,公布了工业遗产保护目录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关注政府和学校对于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并积极响应,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建言献策,为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杨子栋同学表示。(通讯员 余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