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11月15日,湖北省美学学会年会暨第三届器物美学专题论坛在湖北开幕式理工学院豁度楼208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专题论坛由湖北省美学学会、湖北理工学院、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黄石市矿冶文化研究会主办,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理论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承办。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湖北大学资深教授彭富春,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范明华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美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支持高校发展的相关单位领导、老师参加会议。本次开幕式由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刘满中主持。

湖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胡国珍致欢迎词。他代表湖北理工全体师生,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他指出,“艺术学理论”作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与学校深厚的工业基因相融合,在工业设计美学、矿冶器物研究等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更成为挖掘矿冶器物美学价值、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研究载体,为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次论坛以“器物美学”为专题,为理工与人文的跨界对话搭建了宝贵平台。本次年会的举办,必将推动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美学转型、器物美学理论深化等议题、凝聚共识;助力我校深化学科交叉、挖掘本土文化价值,为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贡献理工力量。

彭富春就协会发展与美学研究的未来方向作了系统阐述。针对协会建设,他强调,换届工作须遵循民主化与程序化原则,大力推动领导团队年轻化,鼓励40岁上下的青年专家勇担重任,为协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在美学研究方面,他提出,要坚持“理论建设”与“关注现实”并重,强化学科研究的哲学根基,避免流于经验总结,积极回应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为人类存在与审美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随后,彭富春进一步聚焦于“器物美学”领域,分享了“人器共生”的理念,指出人类所创造的器物应服务于人,同时也需警惕技术可能带来的异化风险,倡导科技向善的伦理导向。他简要介绍了由其主编的几种学术刊物,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投稿,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范明华在开幕词中,首先对湖北理工学院的承办工作及会务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深情回顾了六年前在同一地点举办第二届会议的美好记忆。他高度评价了湖北理工学院在器物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开创性成就。他强调,在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背景下,深入开展器物美学研究对拓展美学边界、重塑工匠精神和推动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为推动该领域形成独立学科体系,他提出四大关键议题:传统器物与现代产品的关系界定、器物美学与相关学科的边界厘清、中国古代器物思想的现代转化、以及人与器物关系的平衡把握——既要发掘其人文价值,也需警惕技术异化风险。他期待与会学者深入研讨,共同推动器物美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开幕式后,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主旨发言,五个分论坛平行讨论并交流器物美学。












(记者 马杉杉 见习记者 刘彩云 向玉卿)